从“空气取水”到“捕获碳”:诺贝尔奖揭示碳化三聚氰胺泡沫的未来方向
——SINOYQX 探索材料科学的可持续新边界
一、诺贝尔奖的启示:材料科学正改变地球资源利用方式
2025 年 10 月,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 北川进、澳大利亚科学家 理查德·罗布森 以及美国科学家 奥马尔·亚基。
他们开创性的研究成果——金属有机框架(MOF, Metal–Organic Framework),
被誉为“分子级海绵”,让人类能够从极度干旱的空气中收集可饮用水,并高效捕获二氧化碳。
MOF 的独特魅力在于其 可调控的纳米孔结构:
它能像分子积木一样精确设计孔径与化学位点,从而选择性吸附气体、水分子或其他目标分子。
这种创新材料被广泛用于:
- 🌫️ 捕获空气中的 CO₂,助力碳中和;
- 💧 从沙漠空气中吸附水分,生成纯净水;
- 🧪 封装与分离有毒工业气体,提高生产安全;
- 🔋 优化能源利用效率,降低排放与能耗。
这一突破标志着:人类正式进入“空气资源利用”时代。
二、碳化三聚氰胺泡沫:从“分子海绵”到“碳海绵”
当 MOF 掀起全球科研热潮时,SINOYQX 也在用另一种方式探索空气资源的工程化利用。
通过 碳化改性三聚氰胺泡沫(Carbonized Melamine Foam, CMF),
我们正在让分子级吸附原理在工业规模中落地。
在高温惰性气氛(约 800°C)下,三聚氰胺泡沫会转化为轻质却坚韧的 氮掺杂多孔碳骨架,其结构特性包括:
- 超高比表面积(800–2000 m²/g);
- 多级孔道系统(微孔 + 中孔 + 宏孔共存);
- 优异的光热吸收与导热性能;
- 稳定的化学惰性与机械强度。
这种“碳化后的海绵”既能吸附水蒸气,又能捕获 CO₂,
是将 MOF 科学成果推向应用层面的理想“碳海绵”材料。
三、“取水 + 捕碳”:碳化三聚氰胺泡沫的双重功能
1️⃣ 空气取水(Air-to-Water)
通过在碳化泡沫表面复合亲水纳米层(如 Zr-MOF、氧化石墨烯等),
材料可在低湿环境下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;
白天借助光热升温释放水分,冷凝成液态纯水。
这一“吸–释–冷凝”循环,让碳化泡沫在 沙漠、岛屿、边远地区 等环境中实现无电制水成为可能。
2️⃣ 二氧化碳捕获(CO₂ Capture)
碳化三聚氰胺泡沫中丰富的 氮掺杂碳结构 提供极性吸附位点,
研究表明,其 CO₂ 吸附容量可达 5.4 mmol/g(0°C 条件下),
且在 500 次循环再生后性能稳定。
它广泛适用于:
- 工业尾气净化
- 储能系统环境调控
- 数据中心空气过滤与碳管理
碳化泡沫兼具 低能耗、可循环、耐高温 等优点,
在“吸水 + 捕碳”双功能应用中展现出显著的结构与经济优势。
四、MOF × CMF:科学与工程的结合点
性能项目 | MOF(金属有机框架) | CMF(碳化三聚氰胺泡沫) |
孔径级别 | 纳米级(0.3–2 nm) | 微米级(10–150 μm) |
吸附能力 | 精准分子筛分 | 多级物理吸附 + 极性吸附 |
水捕获性能 | ✅ 高(实验级) | ✅ 高(结合光热循环) |
CO₂ 捕获性能 | ✅ 卓越(实验级) | ✅ 稳定(可规模化) |
力学性能 | 脆弱粉体 | 轻质、可压缩、可加工 |
工程可行性 | 实验室规模 | ✅ 可批量制备、低成本 |
环境适应性 | 对湿度敏感 | ✅ 耐湿、耐热、无卤阻燃 |
🔹 结论:
MOF 是科学的突破,而 CMF 是产业的落地。
未来,“MOF@CMF” 复合材料将实现更高效、更稳定的空气取水与碳捕获系统。
五、SINOYQX 的使命:让每一块泡沫服务于可持续未来
作为中国领先的三聚氰胺泡沫制造商之一,SINOYQX 始终坚持以 “材料创新推动绿色未来” 为企业使命。
从阻燃、吸声、隔热,到碳化改性功能材料,
我们不断拓展三聚氰胺泡沫的功能边界。
在碳化研究领域,SINOYQX 的目标不仅是让材料拥有更多功能,
更是让它成为“空气资源转化的关键介质”:
从空气中取水,从空气中捕碳,让每一克泡沫都参与可持续发展。
六、展望未来:从科学发现到产业革命
诺贝尔奖展现了科学的理想,
而 SINOYQX 碳化三聚氰胺泡沫 正在实现工程的可能。
未来,SINOYQX 将携手国内外科研机构与行业伙伴,
在以下方向展开深入布局:
- 空气取水模块化系统(AWH Systems)
- 建筑一体化碳吸附板材(CO₂ Panels)
- 储能设备环境调控与安全材料
- 碳中和新材料生态链建设
让科学成为产业,让材料成为解决方案。
—— SINOYQX 材料科学团队
📩 联系我们
SINOYQX
📧 邮箱:sales@sinoyqx.com
🌐 官网:www.xnanom.com
📞 电话 / 微信:+86-13540702776